福建省力争今年达到全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60%以上、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70%以上;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现“零结余”。计划培育100家万亩作业服务规模的农机合作社,创建8个省级“平安农机”示范县,防止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,推动农机化工作上新台阶。
加大精力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活动。以水稻生产为核心,围绕春耕、“双抢”、“三秋”等重点农时,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和信息引导,搞好作业进度统计和机具调度,引导农机服务组织通过“全国农机化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”获取和发布农机作业供需信息,拓宽农机作业范围。
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机耕、育秧、机插、植保、收割、烘干等农机全程作业化服务,进一步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,实现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。积极指导农机合作社扩大作业规模,每个县(市、区)必须培育1家以上水稻或旱地作物生产机械作业面积达1万亩次的“五有”农机合作社,全省培育创建100家作业服务规模达万亩的农机合作社,推出一批农机作业服务的品牌,让农机合作社服务更多小农户生产。
示范带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。因地制宜围绕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,在水稻、茶叶、甘薯、马铃薯、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和短板上下功夫,开展示范推广,推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较快发展。加快绿色农机化技术运用,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,大力推广高端智能、先进适用、低耗环保农机装备的运用。定位水稻、茶叶、甘薯、马铃薯、花生等5大作物,聚焦耕整地、种植、植保、收获、烘干等5个生产环节,突破水稻机插、茶园管理与采收、两薯和花生种植收获等机械化作业瓶颈。通过开展现场作业演示会等形式,重点推广乘坐式高速插秧机、智能多旋翼(高效)无人机、马铃薯播种机、甘薯移栽机、花生联合收获机、茶园水肥一体化设备等,重视农机农艺融合,加快绿色农机化技术运用。